|
宇宙之大,小小地球何其小。可是地球又是复杂而又神秘的,每一种物质,每一个生物都有它进化的故事,你了解地球吗?
3月26日晚上7点,于成都东区238教室,我院邀请到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徐士进教授。为我们作关于“自然历史、文明进程与灾变的关系”的讲座,从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地球。
灾变的概念可以表现为许多现象——从超星爆发到建筑物的坍塌。关于灾变事件的解释为:为重新认识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点,一系列的灾变造就了我们。
一、宇宙大爆炸——万物起源
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创造了今天的宇宙。现在分布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的物质是在大爆炸后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产生了氢和氦。在宇宙开始的最早阶段,温度极高,只有过热的等离子体,原子是不存在的。
二、恒星灾难——宇宙物质转变
50亿年前恒星的突然死亡使得宇宙物质转变、重元素的合成及世界的丰富多姿。一颗恒星的命运如何,要看它能否抵抗引力的收缩。当恒星还有“碳氢燃料”时,恒星利用核心的热核反应所产生辐射来抵抗引力。当“碳氢燃料”一枯竭,引力便主导局面,于是恒星坍塌,演化为中子星和黑洞。
元素是大爆炸的产物,宇宙不断进化,逐渐增加的有序度的出现,核密度和温度的降低,宇宙中有近100种化学元素,实际上只有10种(氢、氦、氧、硅、铁、镁、碳、钠、钾、磷)起重要作用。这些元素的各种各样的组合构成了大大小小的分子、晶体……构成了整个宇宙化学基础的化合物。
三、冰与火的交替——自然史中全球变化
7亿年前的雪球事件造就了地球上的生命大爆发。日益增加的降雨将更多具吸热性的二氧化碳冲洗出空气,更快的腐蚀陆地岩石,结果全球温度下降,基地海洋形成大块浮冰,白色的浮冰反射的太阳能多于较暗淡的海水,从而使温度更低。这种反馈循环引发了一场不可停止的冷却效应,它将在一千年内使地球被冰雪掩盖。
大多数肉眼看不见的海洋生物死亡,但仍有一些生物因为生活在火山温泉附近保住了性命,寒冷干燥的空气阻碍了陆地冰川的生长,形成了巨大的沙漠,由于没有降雨,从火山喷射出的二氧化碳没有移出大气,随着二氧化碳积累,地球变暖,海洋冰块慢慢变薄。大约在若干个世纪之后,一个酷热温润的世界取代了极度冰冻的地球。当全球气候恢复正常,新的生命形式——由漫长的遗传隔离
选择压力而产生的生物开始在地球上聚居。
四、小行星撞击——恐龙灭绝与哺乳动物的兴起
65百万年前小行星的撞击使庞然大物的恐龙退出自然的舞台。科学家们在K\T界线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灰岩沉积物中铱异常,这种异常可以用地外物质撞击得到解释。
五、“裂谷东边的故事”——人类的起源
2千万前非洲板块的差异运动促成了人类的进化发展。人类是最生命最复杂、完美和高能的物质结构,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两个过渡阶段的演化,终于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出现了真正的人,从而有了人类及其文化、社会形态。
六、阿特兰提斯之谜和摩西出埃及
3千5百年前地中海的火山爆发在毁灭人类文明的同时还推进了人类文明。阿特兰提斯的消失成为了千古之谜,迈诺斯文明也随之消失。火山的爆发摧毁了圣多里尼火山岛,几乎整个迈诺斯民族就此灭亡了,在烈焰和灰烬中古希腊文明诞生了。
七、气候变化与文明社会的兴衰
近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与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联。温度的变化影响人类社会的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气候与王朝的兴衰有极大的影响。西汉、北宋、唐、南宋至元是历史上温度最高的时期,也是王朝最繁华的时代。
感谢徐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这场讲座,让我们对宇宙、对地球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我们生活的地方!
成都东区院团委学生会宣传新闻中心:方燕琴
美编:张芷维
责编:何丹
2014-3-26